常晓村司长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文章来源:市场秩序司 |
2012-02-22 15:18 |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刚才,两批城市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经验,也提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部分省厅的同志也发了言。大家踊跃参会并发言,说明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各位发言中,我们也感到,与去年相比,大家对肉菜追溯工作的认识更深入,对问题的把握更准确,工作思路也更清晰。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新进展
2011年7月北京会议以来,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姜增伟副部长讲话要求,狠抓关键环节,努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试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首批城市中,目前上海、成都、杭州、宁波、无锡、青岛、昆明等地追溯体系已投入试运行,并与中央平台对接,上传数据2600多万条。第二批城市中,济南已完成系统集成招标,合肥、南昌、哈尔滨、银川已发布招标公告,其他城市近期也将陆续开始招标。
在落实试点任务的同时,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也争取到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央层面,肉菜追溯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和国内贸易、蔬菜产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多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财政部连续三年安排专项资金。各试点城市也将追溯体系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了配套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
当然,客观来看,这项工作还存在很大难度,主要反映在:一是招标进展总体缓慢。目前,首批城市中,南京和重庆还未完成招标。二是部分企业和经营者不积极,有的还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使用电子秤。三是部分地方流通基础设施较差,进行改造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四是部分专用设备技术性能还不稳定,不能完全适应追溯需求。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抓好今年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适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大局,是开展肉菜追溯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要求。总体看,我们面临以下有利条件:
首先,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建设追溯体系,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为做好肉菜追溯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二,城镇化加速发展。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占总人口比重为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据专家估计,“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率还将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城镇人口每年要增加2000多万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肉菜追溯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中央1号文件又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主体。今年上半年,国务院还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这对肉菜追溯工作而言,都是利好消息,应该很好把握。
2011年,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肉菜追溯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其总体目标有三:一是到“十二五”末,要建立起完善的追溯制度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肉类蔬菜经营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二是基本建成以中央、省、市三级平台为主体,全国互连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网络;三是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及大型产地或集散地批发市场,生产与流通有效衔接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农产品。围绕“十二五”总体目标,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两批城市全面完成试点任务。这是2012年的一件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总体上,首批城市要在6月底通过考核验收,第二批城市要在10月底通过验收。各地要按照这一要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倒排“时间表”,将任务分解并落实到人,确保按时完成规定的试点任务。目前还未完成招标的城市,尤其要加快进度。我们将根据各个城市进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督导措施。近期,就要对首批城市进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将予以通报,并抄送试点城市政府。对于进度严重滞后的,将视情况取消试点资格。明天,首先从无锡开始评估。
(二)扩大试点范围,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追溯网络。今年,将视情况再选择十多个城市,开展第三批试点。争取覆盖有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初步形成与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相适应的全国性网络架构。每个省可以推荐一个地级以上城市,要求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年财政收入东中部100亿元、西部50亿元以上。关于申报的具体条件、时限及其他要求,财政部、商务部下发了申报指南。今天下午,于晓同志还要详细介绍,我就不多讲了。
(三)完善工作体制,强化追溯体系运行管理。追溯体系从建设时起,就要对运行问题统筹安排。一是要建立以中央、省、市三级平台为主体,上下贯通、协调运作、功能互补的追溯管理工作体制,形成一支稳定的运行维护队伍。借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监管渠道和手段,商务部和各省商务部门对各个试点城市、各个流通节点追溯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管。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运行考核管理制度。商务部将制定专门的运行考核办法,确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对试点城市追溯体系运行考核。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软硬件维护、人财物保障等机制,保证追溯体系有效运行。
(四)加强部门衔接,探索推进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追溯体系从流通环节入手,是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追溯问题。产销衔接是否顺畅,源头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制约着追溯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与种植养殖环节衔接,形成全过程的追溯链条。去年,商务部与农业部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总体思路。设想从试点城市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场入手,推进产地准出和销地市场准入对接,确保生产与流通环节追溯标准统一、信息互通共享。今年,我们将抓紧推动这项工作,争取有所突破。各城市也要向生产环节延伸追溯链条,并加强与本地有稳定产销关系的产区衔接,解决好源头追溯问题。
(五)健全制度标准,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支撑。追溯体系是制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统一体,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支撑。目前,中央层面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范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和追溯规程“五个统一”。下一步,将以运行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追溯标准。还将会同农业部、工商总局制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各地也要结合当地情况,研究制订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及相应的制度标准,为加强肉类蔬菜流通行业管理、加快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三、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几点要求
(一)省级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陈德铭部长和姜增伟副部长一再强调,尽管试点的主体是城市,但省级商务部门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在肉菜追溯工作中,省级商务部门要承担好以下职责:一要加强对本省肉菜追溯工作的统筹规划,推荐好试点城市。二要加大协调力度,为试点城市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制度设计等方面支持。三要加强政策和工作研究,对试点城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四要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组织好对试点城市的考核验收。近期,重点是要组织好第三批试点申报,把真正具备条件、积极性高的城市推荐上来。同时,还要制定“十二五”肉菜追溯工作实施方案。对此,部里专门下了通知,要求近期确定联系人,及时报送工作进展。
(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肉菜追溯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一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各种保障条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二要坚持开放协作和共建共享理念,主动争取相关部门,尤其是财政、农业、信息化、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支持,形成商务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三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动员和培训工作,打消企业和经营者顾虑,让经营者接受并自觉使用追溯设备。四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广大消费者认可追溯体系,主动选购追溯产品。
(三)善于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肉菜追溯是一项全新工作。各地在因地制宜进行探索的同时,也要加强工作交流,及时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好做法和好经验。我们建立例会制度,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下一步还将在肉菜追溯网站开辟工作交流栏目。前期,各试点城市纷纷赴其他城市实地考察观摩,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交流方式。在此,我还要强调两点:一是实地考察前,要做好、做足功课,在深入了解本地情况和问题、形成初步思路的基础上,再去实地考察,去寻求解决答案,去印证、完善工作思路。二是对于其他地方已经解决的问题,已经探索出的成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果断“拿来”,避免重复探索、重复投入。
(四)坚持规范运作,强化项目质量管理。肉菜追溯是一项民生工程,好事必须办好。去年以来,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强了对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绩效评估和审计监督。今年,财政部又将肉菜追溯确定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选择无锡进行绩效评价。下一步,还将逐步扩展到其他城市,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为此,请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规范运作,通过项目监理或第三方监管等方式,加强项目质量及资金使用管理,杜绝违法违规现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